行政院主計處8月14日召開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議,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至1.56%,比五月份(一季之前)預測值大幅下修1.72個百分點,一口氣將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腰斬;連同持續六個月衰退的出口值,主計處預測下半年出口衰退趨勢仍然無法扭轉,全年按美元計價商品出現罕見的衰退,幅度達到1.35%,下修幅度更高達3.34個百分點。
就以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11日引導人民幣貶值為例,人行只允許人民幣匯率出現兩天的貶值,隨即就召開記者會,由發言人公開宣示「人民幣匯率貸款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」。人民幣匯率突然貶值的表面理由,是「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」,允許更大範圍之間的浮動,實際上則是為了七月份出口額出現巨大衰退,以貶值來避免出口更大的下滑。
但是,人民幣的貶值給亞洲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帶來重大的衝擊,實體面的效應尚未顯現,金融面卻出現超乎意料之外的震盪。其中台灣上市金融股在8月11、12日兩天連續重挫,整體金融股竟然出現將近6%的跌幅,部分龍頭金控股更出現單日重挫8%的慘重災情。
內容債務協商來自YAHOO新聞
我們觀察到,在美、日、歐洲央行全數投入巨額的QE,中國大陸也馬不停蹄增發人民幣的大環境之下,世界經濟已經走到低成長、無通膨、高金融震盪的風暴邊緣;油價下跌造成世界各國進出口值的全面衰退,中國需求減弱使得巴西、澳洲等大宗物資出口國匯率大幅貶值,這也是台灣上市公司獲利創新高,GDP卻逆貸款向大跌的根本因素。
但是,同樣在8月14日,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依法申報第二季季報以及半年報截止,卻發出與主計處完全相反的利多訊號。今年第二季上市上櫃公司的稅後盈餘直逼新台幣5,000億元,年增率高達10.1%,創下歷史單季次高,累計上半年稅後盈餘將近9,600億元,高達新台幣1兆元的獲利,更創下歷年上半年最高的歷史紀錄。
社論-平安駛得萬年船
工商時報【主筆室】
人民幣匯率貶值出現「金融震盪」超越「實體經濟波動」的衝擊,不只是在台灣,對於大陸企業的衝擊更是立即而直接。傳統理論雖然認為匯率貶值有利於出口,但是大陸企業近幾年由於不斷升高外債的舉債額度,特別是2005年7月1日至今,人民幣匯率一直維持緩慢升值的走勢,鼓勵了大陸企業持續升高美元債務,藉以降低資產負債表上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務水準。
根據野村證券的評估報告,不斷升高的中國企業美元債務,已經累積達到1兆1,350億美元,其中約7,300億美元是銀行貸款,另外4,050億美元是各種形式的公司債,這還只是可以追溯的上市公司的統計。人民幣由升值轉向貶值,即使只是4%的貶值幅度,仍然帶給大陸國企5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增加,外加付息成本的升高所帶來的現金流量壓力;再者,人民幣貶值堵住了過往持續的美元套利交易,也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獲利造成負面的影響。整體而言,意在刺激出口的匯率貶值尚未見到成效,就已經為中國企業帶來強大的金融面衝擊。
這種極為罕見、南轅北轍的紛雜訊號,讓政府的施政、退休基金的布局,以及個人理財部位的調整,都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。特別是在各國都已經祭出強大的貨幣寬鬆政策、用盡財政刺激方案、將利率壓至零利率,而且大量完成關稅減免等優惠政策之後,政府手中能夠使用的政策工具越來越少,效能越來越弱,面對資產價格動輒每日以幾個百分點的幅度上下起伏,這種「金融震盪」遠超過「實體經濟波動」的現象,對公私部門都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。
我們必須體認,在金融資產巨幅震盪的今天,討論GDP衰退與上市櫃公司獲利大成長,兩個極端的訊息到底誰對誰錯,其實意義不大。因為根本的問題在QE所造成的零利率環境,將實體經濟的主導權讓給了金融市場的波動,即使各國央行水淹市場,卻仍然出現所有商品價格都大跌、出現新興市場匯率跌至17年低點、出現全球股市劇烈震盪的警訊;新興市場貨幣集體貶值,無法刺激出口回升,反而帶來全面通貨緊縮的疑慮,此時各國央行即使再印鈔票,恐怕反而陷入匯率進一步貶值的惡性循環。
面對這樣的挑戰,政府除了潤滑經濟緊縮效應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設法降低國內資產價格的波動。金管會一連串的開放措施雖然立意甚佳,卻不幸造成台灣股市波動擴大的負面效應,此時是否暫緩刺激短線交易的政策,的確值得進一步深思。另外,對於直接面對衝擊的金融業者,更應該儘速降低自身以及客戶的曝險部位,本減少槓桿的原則,寧願犧牲短期獲利,來面對日益劇烈的金融資產波動。「平安駛得萬年船」,或許是我們目前最需要的共識。
債務協商信用貸款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社論-平安駛得萬年船-215006203--finance.html
A10662B3962D7FF9
留言列表